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纪录片 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文案配音员:语慷
文化纪录片 805 分享



 第五集 悲歌

    正如判断的那样,公元前308年,赵武灵王已经离开国都邯郸,他策马来到的这个地方是距离中山边境一箭之地的九门。

为了消除中山国这一心腹之患,不久前他还绕过中山,前往赵国统辖的代地,到达北部的无穷之门和西边的黄河岸边,对中山国的边境布防进行详细勘察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 李山:赵武灵王悄悄地带着人,登台望中山国,然后从中山穿过去奔九原,实际上他总是试探这个国家。他上了台以后,他就想拔掉了这个国家,但是还是基于这种恐怖平衡,他不敢做。结果机会来了,当时的赵魏,还有秦齐,齐国在跟楚国打仗。

受赵武灵王指派出访中山的赵国使团,显然也不是为了善意的和平而来。他们到此为的是对中山国内局势直接观察了解,同样是为了消灭中山做着最后的准备。

李疵,赵武灵王身边的谋士,也是赵国使团的特使。在灵寿城街头,他所观察到的中山国,显然与事先的想象有很大差距。在他看来,这个依靠骑马射箭崛起的小国,似乎远没有战场上表现得那样好战尚武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司马赒陪同赵国特使李疵在中山国都街头参观

相反,灵寿城里不仅文气氤氲,手工业发达,商业也很繁荣。即使在过去不熟悉的农耕方面,中山人也发展得很好,似乎超过了中原,特别是传统的生产工具正在被普遍使用的铁制农具所取代。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 衡水学院教授 曹迎春:《史记》里面说它“仰机利而食”。这种逐利之风也是一个风气。而中山这个地方这种风气更浓厚。所以我觉得它这个地方商业的发达,它是有这样一个文化背景的。这个可以从考古里面可以看出来。它考古里面有一个市遗址。规划得特别整齐,而且这几排房子前面就是一段路,这个路也不是说随便的,是经过修整的,里边有一些碎陶片。也就是经过修整的路,路旁边有这种经过排列的政府规划的房子。我觉得这就是国家重视商业重要的一个证据。

更让李疵感到惊奇的是,灵寿城街头竟出现了许多书馆,尤其是这里的包容态度,让儒、道、墨等来自各国的百家思想及学说都能找到追随者。
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 李山:中山国它出现了这种情况,也有它的根据。就是什么呢?越是这种非华夏人群,它在向一个文化学习的时候,它要做到纯粹,做到像样子,做到不让别人看出破绽来。它可是花了好大的力气,可是这个时代,要是把精力放在这个地方,可能就要吃亏了。

中山王去世后,中原列国无不采用奖励耕战、变法图强的国策,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变革,以实现对外积极扩张的目的。

然而,曾经忐忑不安的,仰仗着有一支屡战屡胜的强悍军队,对周边局势不再担心。他希望做一个父王一样的贤德之君,并坚定地认为,曾盛行于春秋时期的以礼安邦、以德治国的儒家学说,同样能够让已经跻身强国之列的中山,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。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
故宫博物院研究员 丁孟:中原文化对他的影响还是巨大的。所以这种社会的变革,社会的这种进步,对他制定这个国策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

据史书记载,作为对文人以礼相待的国君,接待过的文人多达数百人,当面讨教的学者儒生有七十位,他甚至还亲自前往穷街窄巷,一一拜访。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礼贤下士厚待文人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礼贤下士的真诚,无疑在文臣谋士那里得到了广泛赞许。然而,“贵儒学贱壮士”这一重文轻武的国策,却让曾经跟随先王开疆拓土的将士们备受冷落。
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 李山:像他们这些人很重视贤人,很喜欢文,尚文这个特征。这个实际上在战国是不适宜的。战国是个功利的时代,尚文是长久的一个东西。如果说这个方面发展太过分了,忘了武备那可就麻烦了。尚文不是坏事,别因为尚文忘了武备。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
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 石永士:但是这时候已经不是重礼仪的时代了,出了群雄争霸,互相争雄,人家都在进行改革,大概它没有进行多大的改革,或者说停留在王厝时代的辉煌状态里,在自我陶醉。

此时,刚刚接见了赵国“和平”使团的绝不会想到,赵国会在几个月后发动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,而且会在未来的几年里,通过强大的武力,彻底毁灭掉这个国家的所有光荣与梦想。

就在赵国使者李疵逗留中山期间,一个名叫鲁丹的政客也来到灵寿城,不过,他很快便看出中山国此时存在的危机。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鲁丹逃离中山

一心想要谋职为官的鲁丹,曾数次游说中山王,却都没有被接受,只好花了五十金贿赂朝中官员,随即得到了中山王的接见和赏赐的美酒。而正是这次会面,让鲁丹当即改变主意,逃离中山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 郜丽梅:从这件事情他就可以看出,他因为别人的话来对他好,他肯定也会因为别人的话来怪罪他。

果然,鲁丹还未走出国境,听信他人之言的中山王,把鲁丹当做赵国派来的间谍,派人追捕,幸好鲁丹早有预感,才及时脱险。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
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 郜丽梅:从这个事情上看出中山君他不是一个贤能的君主,能识人能任人。他是全凭自己的喜好,或者说他的行为老是受别人的左右,他没有自己的主见。

种种迹象表明,此时中山国出现的危机十分严重,而且愈演愈烈的危机,不仅来自于风行在各个阶层的贿赂和腐败,更出自中山治国方略的严重偏差。

白圭,曾经给中山国经济发展提出过重要建议的著名经济谋略家。不过,此时他以商人般的敏感做出一个决定:他拒绝了中山王的再三挽留,决意离开中山国。

衡水学院教授 曹迎春:中山王还想留下他,结果他后来也没有留下就走了,又去齐国了。到了齐国,齐王也想留下他,但是他也没有留下,也走了。他为什么走?别人问他的时候,他就讲原因,这两个国家不行,哪里不行?这两个国家没有信用,不讲荣誉、没有仁爱,而且他预言这两个国家是要灭亡的。

 

公元前308年的一天,距离灵寿数百里之外的另一座王宫里,气氛十分热烈。在赵国首都邯郸,心情急迫的赵武灵王终于见到了从中山国归来的李疵。李疵向他报告了在中山看到的情况:
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武灵王在听取谋士李疵对攻打中山国的看法。

    河北师范大学教授 何艳杰:他说原先中山国老百姓普遍都好武、尚武,有尚武精神。不管男的女的都能上阵打仗,都能出去打猎。但是中山国国君他喜欢儒者,然后他把那些儒家、在穷闾隘巷或者岩穴之士,读书的这些老先生们都请出来,经常去访问他们,给他们高官厚禄。

关于君臣二人的这番对话,著名史籍《韩非子》曾做了详细记录。当赵武灵王问道:“这说明中山国君是个贤明的君主,怎么可以攻打呢?” 李疵说出了自己的看法: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河北师范大学教授 何艳杰:结果一看习武当兵没什么出路,国君不喜欢,那么整个民族老百姓都不好战了,大家都争着去读书去。将军一看,打了半天仗,这个国君也没有什么赏赐,倒不如去学儒学。

李疵得出的结论是:尊法崇儒让士兵不再卖力,让农夫无心种田。战士怠于行阵者,则兵弱也;农夫惰于田者,则国贫也。兵弱于敌,国贫于内,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意思是,只要出兵,中山必亡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国与燕国的联合进攻中山国

   今天河北石家庄市最南部的高邑县,为古代城邑“鄗”所在地,作为赵国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,在相当一段时期,这里曾被屡屡进犯的中山军队数度袭扰。

公元前307年春天,赵武灵王命令他的军队,从这里向中山国发起声势浩大的进攻。这一战是赵国与燕国的联合进攻:赵国志在灭亡中山;燕国则志在复仇,打算夺回七年前因子之之乱而丧失的国土。

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强悍威武的中山军队再次表现出以往的作战勇猛,不但一举击溃了赵国军队对房子的进攻,重新占领赵国的鄗邑,还挥师北上打败了入侵的燕军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能征善战的中山将士成功挫败了赵、燕两国的南北夹攻。

对于这场战役,《战国策》这样评价说:“夫中山千乘之国也,而敌万乘之国二,再战比胜,此用兵之上节也。”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暂时的胜利让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志满意得骄傲轻敌

赵、燕两国的南北夹攻被成功挫败,极大地鼓舞了中山军队的士气。对走上王位后第一次对外作战的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来说,这次胜利也似乎完全在预料之中。

在看来,中山虽为千乘小国,但能在列强争霸的舞台上安身立命200多年,并扮演重要角色,就是因为这支发端草原的军队身上,依然保持着强悍威武、好战不屈的血性,其强大的战斗力足以令任何一个中原诸侯望其项背。

应该说,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对赵武军队的磨刀霍霍早有察觉。他之所以没有让中山军队厉兵秣马,是他自认为,此前在与赵国的数次交锋中,中山人很少输给对手,这次当然也不例外。

然而,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根本没意识到:赵国军队的这次暂时失利,对中山国而言,只是噩梦的开始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武灵王处心积虑地为灭亡中山做着外交准备

公元前307年,就在赵武灵王出兵中山失利不久,一则噩耗,正在让地处西北的秦国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:执政只有三年的秦武王嬴荡,因一次闲暇比赛时的失误而意外身亡。

与赵国西北边地相连的秦国,是赵国的另一个宿敌。自商鞅变法后,秦国迅速在战国七雄中崛起,开始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,并三次出兵赵国,夺取了赵国土地和重镇。

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面对强敌秦国这一突发事件,一向谨慎的赵武灵王没有静观其变,而是采取了积极介入的举动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武灵王的使节活跃穿梭于各国

他先是命人立即前往燕国,将滞留燕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嬴稷送回秦国,接任王位,立为秦昭襄王。随后,赵武灵王还放弃了与秦国多年的敌对,采用“结秦连宋之交”的策略,与秦结成同盟。

除了交好秦国,赵武灵王还分别派出使者前往韩国、楚国、魏国和齐国,暗地沟通联络。

赵武灵王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希望这些国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持中立态度,为他下一步进攻中山做着准备。

河北师范大学教授 何艳杰:(赵武灵王)在灭中山国的时候可以说做了非常非常充分地准备。因为中山国是一块大肥肉,当时不光赵国想吞并它,旁边的齐国甚至非常弱小的燕国还有魏国,它们都虎视眈眈的,都想从中山国这儿分一杯羮。

燕国呢,当时的燕昭王,他是赵国国王扶立的,而且燕国当时国势弱小,所以燕国当时就会支持他伐中山国。因为当时中山称王这一段,中山称王已经和齐国断交了。它断交了以后,齐国当然不会支持中山国了,所以这方面赵国就不用担心了。这样,中山国从北方、从东方它都已经失去了援国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武灵王亲率大军攻打中山国

公元前306年,赵武灵王再次发兵攻打中山。据《史记·赵世家》记载,赵国军队很快占领了中山腹地的宁葭。

同时,赵武灵王还派出另一支骑兵,悄悄越过中山境内,向西北进发,到达榆中,使这里的林胡王献马求和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河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 李文龙:尤其是他向北边征服了林胡、娄烦之后,从北地招收了大量的骑兵,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作为他的骑兵。所以说尤其在他向南部向中山国进攻的时候,骑兵在平原地带就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。

叛降的骑兵,辽阔的养马场,使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军队如虎添翼,战争的主动权开始完全倒向赵武灵王一边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山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第一次感到了的孤独无援的寒意。

中山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第一次感到了的孤独无援的寒意。

蕴集数年的内忧外患,各种矛盾也在兵临城下时纷纷涌现。

除了外交上的孤立,年轻的还在为自己的儿女情长所困扰。面对两个貌美如花的宠妃阴姬和江姬,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无法做出选择,最终确立谁为王后。

而这一切,都被一个已经失去信任的老臣看在眼里。他,就是已经辅佐了这个国家三代国君的相邦:司马赒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 郜丽梅:司马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。而且他跟中山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一块合作的时候,中山国国力确实是发展到了鼎盛。而到了后来中山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的儿子即位的时候,这个儿子能力也不强,而且不重用这些贤臣,这导致司马賙他没有用武之地。

朝堂之上,当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询问群臣谁有破解赵国的攻伐之策时,已经权力不再的司马赒再次引起他的注意。

司马赒主动请缨,提出要亲自前往赵国,“观其地形险阻,人民贫富”,以便劝说赵武灵王放弃攻打中山的想法,为中山找到防御之策。

司马赒的提议,立刻得到了批准。很显然,他的这一“弱赵强中山”的办法,让万分沮丧的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和群臣似乎看到了希望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司马赒出使赵国见到赵武灵王

司马赒在邯郸城很快见到了赵武灵王。关于他如何劝说赵武灵王放弃攻打中山,史书没有任何记载,留下的只是两人关于两国美女的讨论。

司马赒对赵武灵王说:作为“佳丽人之所出”的赵国虽然盛产美女,却没有超过中山的阴姬者。接着,司马赒对阴姬美貌的一番描述,让赵武灵王怦然心动,赵武灵王随后提出了想要得到阴姬的要求。

对史书中的这段记载,有人认为正是司马赒主动出使赵国的真实目的。按照司马赒计划,假如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舍得把爱妃阴姬送给赵国,赵武灵王或许真的可以放弃攻打中山;假如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舍不得阴姬,很可能立阴姬为后,那么阴姬就可以为自己美言,使自己的相邦之位可以保住,权利可以恢复。

那么,曾被先王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反复称赞的这位重臣良相,此时为什么会直接参与宫闱内斗,帮助阴姬上位,进行这样一次政治上的赌博呢?

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 郜丽梅:韩非子把这件事情放在《似类篇》里讲,似类指的是似是而非的事情,放到这里讲说明韩非子自己对这件事也持有怀疑的态度,也不认为它是确凿无误。事实上在战国的时候,相权的发展与贤的发展是同步的。他必须有为人称许的道德水准和学识。假如司马賙真的像韩非子这件事记载的那样,他也不会当上中山国的相邦,更谈不上“三相中山”了。

通过这件事情,我们可以明白,司马賙之所以这样做,可能是他们君臣二人之间定下的不为人知的计谋,或是为了迷惑赵国;或是为了中山的利益,司马賙甘愿充当通敌叛国的奸臣。

历史留下的谜团扑朔迷离,但有一点毋庸置疑:很快宣布立阴姬为后,他断然拒绝了用爱妃换取中山和平的要求。同时,对司马赒也彻底失去了信任。

 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断然拒绝了用爱妃换取中山和平的要求,对司马赒彻底失去了信任。

而这一事件的结果,无疑加快了赵国一心消灭中山的战争步伐,也使数次灭国、数次复兴从而辉煌鼎盛的中山,走向了最为悲壮的时刻。

 

公元前305年,以骑兵为主的20万赵国军队,由赵武灵王亲自担任总统领,兵分两路大举进攻中山,分别向中山国腹地和位于中山国后方的井陉口大举进攻。只有10多万人的中山军队再次勇敢地走上前线,迎战两倍于己的敌人。曾经作为中山国都天然屏障的滹沱河,成为了中山军队抵御入侵者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河北师范大学教授  沈长云:他大概进攻中山国不是从南边直接进攻的,他是从西北方进军,因为他势力已经控制了西北方,控制了中山国的西边,所以他从西北方往东南方进攻中山国,所以中山国当时在强大的赵武灵王的进攻面前没有办法抵抗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 夏自正:南边得罪了赵国,北边得罪了燕国。齐国正和楚国争霸的时候,齐国也没法顾及中山怎么样。所以这个时候就给赵国最后来灭中山。齐国看见不光不协助,不光不帮助它生存,反而是给它造成了向北没法求助,只好是孤家中山来抵抗改革时候的赵国,千军万马的那种攻伐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

命运在最后关头抛弃了中山。当强大的赵国举兵而来时,周边已经没有了任何盟友的中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。

或许,直到此时,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才想起他的父亲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去世前,铭刻在“中山三器”上的谆谆告诫:“邻邦难亲,仇人在旁”。

力量悬殊的较量,让战场变得极为惨烈。以一当十的中山将士越战越勇,他们个个视死如归,凭借顽强的抵抗,在多达六次的大规模的战役中,将这场赵国志在必得的战争一直延迟了八年时间。

在赵国攻打中山时,燕国趁火打劫,顺势收复了失地;而中山过去的盟国齐不仅袖手旁观,甚至“佐赵灭中山”。

面对赵国20万大军的全面压境,心急如焚的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开始黯然神伤。他不断得到战报,仍在顽强抵抗的中山军队遭到重创,并逐渐失去了还手之力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山国士兵拼死抵抗

北故邑村村南的这段残破城垣,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,曾为中山国石邑城的一部分。它距离中山国国都仅有60多公里。

作为太行山东麓、中山国西部边陲的一座重要要塞,石邑城犹如一道紧闭的大门,阻挡在太行八大隘口之一、被称作“天下九塞之第六塞” 的井陉口之前,卡住了关中通往晋地、再通往燕赵、齐国的必经之路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国军队攻击井陉口

从某种意义上说,中山人能够“控太行之险,扼河北之要”,就是由于有石邑和井陉的存在。守住了石邑,就等于守住了井陉口,就能确保中山国半壁江山的安枕无忧,因而它被历代中山王格外看重。

不过,这座小城在太行与平原交汇地带的军事价值,也令魏国、赵国等中原列强垂涎不已。

公元前407年,中山国被魏国军队所灭时,首先失去的就是石邑这一屏障。因此,公元前369年,已经带领中山家族复国十年的中山桓公,不仅在石邑部署了重兵把守,还参照中原人的做法,在石邑西边10里左右的太行山上,修筑了用来军事防御的长城。目的就是防备中山的宿敌赵国的入侵。然而,这道中山国最重要的军事防线,仅建成67年便结束了它的使命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国军队南北攻打中山示意图

    先是随着赵国北路军队在曲阳的会合,中山军队先后放弃了丹丘、华阳两个重镇,在敌军的强攻下,从代地进入中山的北方重要门户鸱之塞接着失守。随后,面对赵武灵王总领的一路狂飙的南路大军,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中山军队,最终没能守住位于今天石家庄附近的鄗、石邑、封龙、东垣四个重镇。而“当井陉之口”石邑的失守,意味着从太行山区进入中山腹地的重要门户被打开,国都灵寿危在旦夕。

河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 李文龙:像封龙、鄗包括房子这几个城邑很快地就被攻下来了,这就跟赵国的骑兵在后边的包抄、包围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因为骑兵一旦包抄过去之后,中山国的城址包括你的士兵很快地就被切成两断,让中山国的军队互不相连,然后进行各个击破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被迫与赵国签下了城下之盟

公元前305年,中山国第一次遭受到复国以来的战争耻辱。面对危局,被迫与赵国求和并签下了城下之盟,把赵军已经攻占的鄗、石邑、封龙、东垣四邑,忍痛割让出去。赵国就此得到了中山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,并把新的边界划定在距离中山过国都仅有80里的地方。

然而,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用土地换来的“和平”,并无法满足赵武灵王贪婪的胃口。仅仅两年之后,赵武灵王就命令自己的铁骑跨过刚刚划定不久的国境线。

公元前303年,赵国军队再次踏入中山,攻下扶柳,控制滹沱,悲剧再次在中山上演。

根据《史记》记载,随着中山重镇的接连陷落,急于消弭祸乱,保住中山最后江山的妾恣,只好步步退让,用国土“五割而与赵”。

 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武灵王再次拼全力进攻中山国

家国惨变,江山垂危,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在痛心疾首中等来了最后时刻。公元前299年,为了达到灭绝中山的目的,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小儿子赵惠文王。随后,他统帅着志在复仇的赵国大军又一次席卷而来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在中山国都城士兵和城中的大人孩子,几乎全部走上了阵地。

孤立无援的中山国,只能凭借一己之力,背水一战。据说,坚守在中山国都城灵寿的士兵和城中的大人孩子,几乎全部走上了阵地。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对手,上演了感天动地、悲歌慷慨的一幕。对这场战役的惨烈状况,《吕氏春秋》曾做了详细描写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大力士吾丘鸠

势如破竹的赵国军队,在中山国都城下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。一个力大无穷、名叫吾丘鸠的中山国士兵,“衣铁甲,操铁杖以战,而所击无不碎,所冲无不陷,以车投车,以人投人”,直至战死疆场。而这一血溅断骨、以死相拼的情节,是充满血性的中山人留给世人的最后画面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《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》作者 吕苏生:以车投车,以人投人,像他这样的大力士,抓起一个人来砸到敌人的身上去,这是可能的。而且明明知道不行,仗打到这个程度,中山你和赵比较连吃败仗,恐怕还是逃脱不了这种灭亡的梦魇,但是他要坚持干,坚持打,打到底。写了这么一段文字,应该说是对中山人悲歌慷慨的民族性格,非常生动的写照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山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仓皇逃到齐国。

公元前297年,中山都城告破。阴姬和江姬在后宫自杀而亡。司马赒不知所终。中山王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仓皇逃到了齐国,一年后又在惊恐与绝望中死去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邯郸大学教授 侯廷生:应该说,它也是一个必然的。这无论它的军事力量还是它的人口,还是它的财力,还是它的内政和外交,都处于这样一个比较困境的地步。在这种情况下,这个国家灭亡是无可挽救的。

 

公元前296年,赵国军队发动了对中山国的最后一战,中山国土悉数沦陷。

这一战让赵国“起灵寿、通代地”,终于打通了它的南北疆域。自此,赵国拥有了中山全部土地,大国地位迅速攀升,成为战国晚期的一流强国,其实力仅次于雄踞西北的秦国。

对这场史称“中山数割数伐”的战争结果,《战国策》一书曾引述了一则评论说:“昔者,中山之地五百里,赵独擅之,功成、名立、利附,则天下莫能害。”

然而,吞并中山的赵国究竟能将“天下莫能害”的这一局面维持多久,很快便有了答案。因为,发出这番感慨的不是别人,正是来自与赵国比肩的秦国。此时,这个已经傲视群雄的国家,继续壮大着它的武备,开始为结束战国时代长达500多年的列强争霸、相互征伐,做着最后准备。秦国人即将开启的是一个独步天下、走向一统的新兴帝国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赵武灵王横刀立马的形象,成为邯郸城醒目的标志。

古城邯郸,是河北省最南部的一个城市,历史上曾是赵国的都城。

如今赵武灵王横刀立马的形象,成为这里的醒目标志。这位进行胡服骑射重要变革的一代雄主,也是这座城市的缔造者。

公元前296年,凭借强大的军队,赵武灵王最终实现了征服中山国的目的。然而,中山人的勇猛强悍和顽强坚韧,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。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出的无惧牺牲、拼死抵抗,使他吞并中山的计划一再推迟。

赵武灵王更没有想到,强大的赵国军队在征服中山后,也终止了扩张的脚步,由攻伐转入了被迫防守。公元前262年,发生在赵国境内的长平之战,让45万抵抗秦军入侵的赵国军队遭到了灭顶之灾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山被灭70年后,秦灭赵国

在赵国军队占领中山仅仅70多年后,横扫六合的秦国军队很快成了邯郸城新的主人,强大的赵国也由此消失在战国的版图上。
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 李山:赵国强了以后,注意韩赵魏的关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发生大的冲突。但是麻烦的是什么?赵国迅速也乱了。所以实际上情形是赵武灵王强盛,把中山国灭了以后,他会变成一个众矢之的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 袁剑: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情况,就是赵国被灭了,后来燕国又被灭,被秦国各个击破。这实际上就是因为中山国被灭所引起的一个连锁反应。

赵武灵王壮志已酬之时,竟然也是自己人生落幕的时刻。这位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,在45岁占领中山这一年,竟然死于两个儿子因争夺王位的阋墙内乱中,给历史留下了不胜唏嘘的一幕。

中山沦陷后,尚,成了中山国新的君王。可是,作为赵国迫于军事形势和外交压力在中山国扶持的一个傀儡,他只能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。

公元前296年,接任赵武灵王的赵惠文王废除了中山国君。中山国历史上第七位、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尚,被迁往他们祖先的出发地肤施,也就是今天陕西榆林一带。   

曾经以“千乘之国”而与战国七雄并驾齐驱的中山国,就此完成了它长达200多年的悲壮历程,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。

【中山文化】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五集:悲歌

中山都城和王陵被赵国军队付之一炬

有证据表明,今天中山都城和王陵遗址有多处用火焚烧过的痕迹。考古学家基本断定,攻下中山的赵武灵王,为了彻底消除腹心之患,曾经将这里付之一炬。

大火吞没了中山人的家园,也终结了中山人200多年的历史。因为,中山没能成为火中涅槃的凤凰,再次上演复国的传奇,它留在太行山下的只有一曲悲歌,万里苍烟……
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
  • 品质保证
   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  • 多种配音
   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  • 公司化运作
   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  • 双重备案
   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  • 7*14全天候服务
   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