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纪录片 《竢实扬华•唐山时代》纪录片(第四集):师范 解说词文案

《竢实扬华•唐山时代》纪录片(第四集):师范 解说词文案

文案配音员:弘昌
文化纪录片 817 分享

第四集《师范》解说词


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特藏书库专门辟出一角,集中展示茅以升的遗物。

1911年,15岁的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预科,注册号393。他学习极端刻苦,原本2年的预科,他只念了一年就升入本科。五年中,用去的笔记多达200本,一千多万字。总平均成绩达92分,为学校有史以来的最高分。他回忆说,“我在唐山五年,经过无数次的考试,每次大考发榜,都是全班第一名”。

1916年,茅以升毕业。此时,清华学校第一次向全国公开招考十名大学毕业生,派往美国大学作研究生。由学校推荐,茅以升和丁班已毕业的黄寿恒双双考中。茅以升选择去罗忠忱教授的母校康奈尔,黄寿恒则去了麻省理工学院。

茅以升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桥梁系,他以特优考分引起校方重视,决定今后唐校学生来读可免试注册,唐校也被称为“东方康奈尔”。1917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,他一边在桥梁公司实习,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卡内基-梅隆大学博士学位。两年后,他荣获该校第一位工学博士学位,他的论文达到了当时世界水平,因此被康奈尔大学授予“斐蒂士”金质奖章。

这一艰苦但却充实的经历,形成了日后他独特的教育思想。

这是茅以升的硕士和博士论文。1920年返回母校任教时,他把论文留赠母校图书馆,封面上特别注明:赠唐山工业专门学校。

从懵懂入学到执教母校,仅仅9年时光;当年的学生,如今的教授,年方24岁,风华正茂。

第二年,交通总长叶恭绰合组交通大学,茅以升出任唐山学校副主任,兼任交通大学土木科总教授。这是茅以升第一次在母校担任领导工作。

此后1926年、1938年、1949年和1950年,他先后五次执掌母校,风雨同舟,甘苦与共。

鲜为人知的是,茅以升的大家庭也与唐山母校渊源深厚。岳父戴冠瀛曾在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和学监;二叔茅乃封一生传奇,也在学校任国文教员;弟弟茅以新曾在学校机械科就读;他的母亲、夫人和孩子们都在母校校园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岁月。

一个人、一个家、一个国,茅以升用他光辉的一生倾情演绎着家国情怀。

召唤茅以升回母校执教的正是他的老师罗忠忱。

罗忠忱,字建侯,福建闽侯人,伯父罗丰禄是晚清著名外交家、清政府驻英、德公使,李鸿章的英文秘书、外交顾问兼翻译。

因父亲早逝,罗忠忱13岁随堂兄离家,先入天津水师学堂,因攀桅不合格而离校,转入天津中西书院。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,深得美籍院长丁家立的赏识。

1895年中西书院解散,罗忠忱改入北洋大学机械科。1900年毕业前夕,为了躲避庚子之乱,他返回福建完婚。

丁家立并没有忘记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,在随后兴办广平府中学和保定高等学堂时,都聘请罗忠忱到校任教。1905年丁家立总管北洋官费留美事宜,很快保送罗忠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系官费留学。

大学本科毕业后,他又入研究院攻读一年,获得土木工程师学位。

1912年回国后在北平交通传习所任教,当时唐山铁路学校正由孙中山先生好友、前民国临时参议长赵士北先生长校,罗忠忱被他看中聘为教授,成为唐校有史以来第一个讲授工学课程的中国人。

罗忠忱是国人担任工科教授最早、历时最久的一位,在民国工程教育界拥有崇高的地位。他44年如一日,不管学校多次易名、搬迁,他从未离开过。他还两度担任校长,奉献毕生才华,直到1972年1月8日病逝于河北唐山学校原址内,享年92岁。

1933届毕业生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林同骅曾说:“罗师对基本力学的深刻了解为全世界所少有,故在讲授力学问题时,能从多方面解析,使学生易于了解,大有力学大师Timoshenko(铁莫申科)之风”。

1932届毕业生,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恭撰祭文称:“曾在学十九年,承恩中外师长不啻百人,然于教诲恳切,授法精湛,任职认真,视学校如家庭,学生如子女,六十年如一日,盖未有出吾师之右者”。

茅以升在罗忠忱追悼会上敬献挽联:“从学为严师,相知如契友,犹记隔海传书,力促归舟虚左待。无意求闻达,有功在树人,此日高山仰止,长怀遗范悼恩深”。

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:“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唐院教师队伍以留学欧美名校的硕士、博士为主体,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保持在80 %以上,可谓名师云集。

1915年,毕业于美国纽约州伦赛勒工科大学的伍镜湖,带着在粤汉、京张铁路工作3年的经验转来唐校任教,时年31岁,年富力强。

犀浦校区测量陈列室所保存的测量仪器,浸润着先贤们的汗渍,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历史。

顾宜孙,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,1922年到唐校任教授,先后担任土木系主任、教务长、副校长、校长。

与茅以升同年考取庚款留美的唐校高材生黄寿恒,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,回国后没有机会设计飞机。1923年,选择回到钟爱的母校。

李斐英,毕业于美国纽约州叙拉鸠斯大学,1916年应福州老乡罗忠忱邀请到唐校讲授英语、工程律例、经济学、历史等课程。

与罗忠忱教授一样,顾宜孙、伍镜湖、黄寿恒、李斐英都把一生献给了唐校,任凭时局变换、跌宕沉浮,他们从未懈怠。春风化雨,逝水流年,五位教授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,这就是著名的“唐山五老”。

“五老”率先垂范,青年教师继往开来。

李汶教授,校友厅和校徽的设计者,1933毕业后留校任教,从此把一生交给了母校。

许元启教授1921年毕业,1936年回校任教。在1937年湘潭复校中出力颇多。李汶教授回忆说:“许元启在湘潭复校时,部里未曾承认不给经费,他把自己在洋行工作时积蓄的养老金贴用了不少,直到他去世后,家里生活困难,他夫人才讲出来。”

罗河,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,我国最早从事航测解析法和图算研究的学者。教学以少而精和严谨著称,在图算及摄影测量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这是一份精彩而厚重的教师名录……

百年唐校,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优秀的教授,与历任校长开放的胸襟和求贤若渴的态度是分不开的。

纵观唐校历史,会发现早期校长多由两类人担任:

一是具有世界视野的洋务派官员,他们是……

第二类是具有留洋背景的教授,其中罗忠忱、茅以升、郑华、李垕身、李书田、顾宜孙、唐振绪7位皆是康奈尔大学留学生;三次出任校长的孙鸿哲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,临危受命的校长胡博渊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。

这样的校长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,又受西方新式教育的栽培,融汇中西,眼界开阔,他们是真正的教育家。

李书田博士1930至1932年担任校长,时间不长,却一口气请来了水利教授徐世大、讲师王华棠,物理电工教授朱物华,机械教授刘振华。

1949年8月,唐振绪院长亲自撰写“求贤榜”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从美国、英国、台湾、香港和内地吸引来曹建猷、任朗、黄万里、史家宜、高渠清、劳远昌等八十位教授,在全国独占鳌头。他们与罗忠忱、伍镜湖等元老,罗河、李汶、张文奇等少壮派一起,形成了“群英集唐山”的壮观气象。

当年在上海复旦公学念书的竺可桢把沪上的大学排了一遍,认为学不了多少东西。他舍近求远,毅然离开繁华的上海,1909年考取心仪的唐山路矿学堂。

这位著名的气象与地理学家、教育家曾经感慨道:“一个大学校风的优劣,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。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,以培养后进为无上职责,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,不断地培养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。”

百年名校,何以枝繁叶茂?何为根本?“严”、“勤”、“俭”三字使唐校在中国林林总总的大学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。

黄寿恒之子黄棠教授撰文回忆说:“老唐院还有一种叫‘光荣的开除’。道德败坏,考试作弊的开除是‘不光荣的开除’。因不及格的次数过多而被开除,大家以为这不是品格的问题,对这个人还是可以尊敬的,称为光荣的开除。这样的人可以再考进这个学校。”

这就是校风,这就是传统,这就是百年唐院的根基。

美国机械工程师会副会长、康奈尔大学教授尹顿先生曾经在唐院任教,抗战期间专程来到平越。当他看到老师严谨治学、严格要求;学生勤奋求学,刻苦日进;师生生活俭朴,砥砺独行的精神,不仅感慨地说:“Tangshan man are real man”。

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
  • 品质保证
   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  • 多种配音
   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  • 公司化运作
   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  • 双重备案
   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  • 7*14全天候服务
   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更多